“上海地区水系发达,各地区之间突破水的分割而联通,这在上海城市发展中意义重大。当前,上海正致力于打造五个中心,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国际金融中心和全球科创中心。‘双中心’建设,亟需构建三个方面的‘桥梁’。”9月5日,在第六届外滩金融峰会上,CF40常务理事、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屠光绍从有形之桥谈到无形之桥,为上海促进双中心的联动与融合提出建议。
在屠光绍看来,上海独特地理特征下的水与桥,恰是联通与开放的发展象征。“上海地区水系发达,有江河湖海,其中,苏州河进入黄浦江,黄浦江汇入长江,最终流入东海。上海的发展,在众多头绪中实际上有一条建设主线,就是不断突破水域阻隔、持续拓展空间的过程。”屠光绍认为,从100多年前建在苏州河上的外白渡桥,到改革开放后的南浦大桥、杨浦大桥以及地下桥即隧道,到穿越长江口连接崇明岛和江苏东部的桥梁和隧道,再到跨越东海万顷波浪的35公里跨海大桥,都在说明,联通开放是上海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上海发展的重要象征和标志。

当前,上海正致力于打造五个中心,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国际金融中心和全球科创中心。建设上海科创、金融“双中心”,对于提升上海当前乃至未来的城市功能,以及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屠光绍认为,为了实现各中心之间即不同领域间的有效联动,需要构建桥梁、修建道路,打破彼此间的阻碍,促进双中心之间的联动与融合,实现双中心的协调互动发展。
为此,屠光绍提到了上述三个方面的“桥梁”。一是双中心建设中,科技创新与金融服务的联动,具体体现为科技金融与金融科技的融合互动。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这两者紧密相连。
他认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必须通过有效的金融资源配置更好地服务于科创中心的建设,即所谓的“科技金融”,旨在让金融更好地服务于科技产业、科创企业及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也离不开科技的赋能,以提升其效率、能力和水平,即需要发展“金融科技”。因此,科技金融与金融科技需要更多的联通与融合,为双中心的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二是在科技金融中实现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有效组合,具体体现为“投贷联动”。在我国,间接融资占据主导地位,但银行贷款如何更有效支持科技创新需要系统设计。
屠光绍建议,要根据科技创新企业成长和发展特征,对金融资源和服务进行有效组合,形成全周期全链条的金融服务体系。“在企业发展之初,需要投资的引领,特别是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科技创新投资;当企业发展达到一定阶段时,银行贷款便可介入。投贷联动通过‘以投引贷’和‘以贷助投’。”他表示,如果没有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和创新投资等前期资金的引导,银行贷款资源也难以有效渗透到初创和成长期的企业。
“从我国金融体系看,银行资金充裕,通过投贷联动,将巨大的银行资金有序引导到科技创新行业。因此,构建科技金融链条,通过投贷联动机制,是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和企业发展的重要路径。”屠光绍说。
三是在直接融资中,资本市场投资与融资的协调发展,具体体现为创新投资与资本市场的联动。
“我们不能仅仅关注融资方面,还必须重视投资的作用,要实现风险投资、耐心资本与资本市场功能的良性互动。”屠光绍提到,近期,大家都在强调耐心资本的重要性,但如果缺乏完善的生态系统和资本市场功能的支持,耐心资本便难以形成。他认为,在科技金融的发展过程中,投资与融资的协调至关重要,以实现耐心资本与资本市场功能的协同发展。
屠光绍认为,科技金融与金融科技联动、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即投贷联动、耐心资本与资本市场功能联动这三个层面,构成了实现双中心相互赋能、融合发展并形成更好发展基础的关键机制。这些机制的形成需要深化改革,第二十届三中全会深化改革的战略任务为这些机制的完善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我们需要构建无形的桥梁,即制度之桥、机制之桥和开放之桥。只有通过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双中心的建设才能拥有更坚实的基础和更强大的功能。”屠光绍说。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亓宁
相关阅读 毕井泉:鼓励创新必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高水平的市场经济是促进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制度保障。
09-05 23:31 前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不要忘记全球价值链对过去30年经济繁荣的贡献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能分裂全球经济。
09-05 22:30 黄奇帆: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是要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未来,人民币国际化至少要实现与欧元、英镑、日元相当的地位。
09-05 15:21 张明:中国科技金融发展的挑战与应对策略在发达国家从技术方面集体遏制中国的背景下,提振内源性科技创新能力,无论对中国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而言,还是对未来赶超美国而言,都至关重要。
08-27 15:18 李强参观调研2024世界机器人博览会李强强调,深刻把握机器人发展未来趋势和重大机遇,大力推动机器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线下配资公司,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08-25 19:54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